八月底到美國出差了兩個多禮拜,算起來,這是我自 2010 年搬回台灣後,第二次造訪美國;前一次是 2012 年 10 月出差到 San Jose ,這次則是到 San Francisco ,兩次造訪,這一次的震憾較上一次強烈許多。 當年離美時就很清楚知道,離開三年後就會跟美國的商業環境開始脫節,但是親身經歷起來,還是有不少的感嘆,2008年金融風暴開始,房價爆跌、民間消費銳減、許多企業開始裁減支出,許多的商業計劃都被裁轍,美國的經濟陷入一段蕭條期。 Tesla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這一次來美國,見到了許多美國在這一段時間做出的變化;最大的特色還是鋼鐵人的公司 Tesla .. image:: http://www.teslamotors.com/sites/all/themes/tesla/homepage/images/hero_20130823.jpg?20130826 :width: 800 px Tesla 在前一年推出 Model S 後,雖然售價仍是高達七萬美金,但是銷售量大增,2013上半年就賣了 12,700 台,其中有 4,713 台是在加州賣掉;舊金山街頭處處可以看到 Tesla 的身影,連我去商店買東西跟老闆聊天,她也說她先生才剛買一台;在不遠的未來, Tesla 將是美國及加州經濟的一大推手。 第二變化則是 Square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.. image:: /images/2013-09-12/square-stand.jpg :width: 800 px Square 解決了兩個問題,第一個是過去在申請信用卡刷卡機時,需要遷有電話線,造成行動性不佳,許多的街頭攤販在無法使用信用卡付款的方式下,只能消售價格較低的產品,但是在 Square 出現後,這問題就迎刃而解;只要可以行動上網就可以接受信用卡付款,讓銷售行為更有便利性。 Square 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 POS 系統的問題, Square 內建一個簡單的 POS 系統,可以讓你製作簡單的產品型錄、購物車及結帳,透過 Square 小型商家不用多花經費外包,就可以有一個 store front 可以用。 在某一個週五下班後,我跟同事到一個 `倉庫`_ 去參加品酒會,現場的酒商,就是用 Square 來當 POS 系統,當場的試喝或者是買幾瓶幾箱回去,都可以在 Square 上完成,不用擔心是因為臨時性的場地無法做大金額的銷售。 第三個變化是穿戴性配備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從 2012 起 **硬體文藝復興** `Hardware Renaissance`_ 開始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,成為創投開始關注的下一個目標,硬體及 IC 設計代工產業,讓開發硬體設備的成本越來越低,讓各種小型專案(在 Kickstarter) 開始盛行,其中大家最關注的一個方向就是穿戴性設備。 美國創業土壤良好的一個因素,就是美國的消費者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,在我們美國辦公室內,七個人就有三個人買了 `Jawbone Up`_ ,我們 CEO 還買了另一家的產品來用,讓愛嘗鮮的我也買了一支來試用。 在舊金山的市區的 Apple Store ,有一整個櫃子在賣穿戴性設備,有 `Jawbone Up`_ `Fitbit One`_ `Nike Fuel Band`_ 等產品,其中 Up 還賣到斷貨,許多人都在問要何時在有適合的尺寸跟顏色進來。 .. image:: /images/2013-09-12/up.png :width: 180 px :align: left .. image:: /images/2013-09-12/fitbit.png :width: 180 px :align: left .. image:: /images/2013-09-12/fitbit_one.jpg :width: 180 px :align: left .. image:: /images/2013-09-12/fuelband.png :width: 180 px :align: left 第四個變化是 Uber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在台灣我們習慣使用電話叫車,但是美國已經變成使用手機叫車,在手機選好車種,叫車到特定地點,上車,下車時也不用再掏錢付款,直接在 Uber 結帳;與傳統的叫車攔車相比,又是更方便快速一些。 感想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美國在經歷 2008 年的房地產金融泡沫後,已經從衰退中,找到許多新的商業模式站起來,Tesla無疑的將對汽車製造業有市場重劃的影響。Google 的無人車計劃更是將把對個交通產業翻過來,未來個人不用擁有汽車,要用車,直接在手機上叫車,車輛自己開來你家接你,把你載到某個地點後,自己會再去找下一個客人,或者去找地方充電;在駕駛上,因為車輛可以互相溝通,所以在高速公路上可以保持非常近的安全距離,帶頭的第一台車要煞車時,同時也將電子訊號送給後面的車輛立即煞車,可以把道路空間更有效的利用。 在電子製造業於美國無利可途的環境下,美國的消費產業,善用消費者及製造端的特性,開發出一樣又一樣的試驗型產品,雖然目前的穿戴式設備仍有電力及資料傳輸便利性的問題,但消費者、生產者及資本市場,仍不吝於給與嘗試的機會。 Square, Uber 等電子化消費工具,將交易的成本降低,讓金錢的流通更迅速,加強美國在商業環境上的競爭力。在工業上,因為油頁岩探堪技術的突破,美國煉鋼成本大降,未來成為汽車等製造業成本最低的國家。 在短短的五年間,美國就脫胎換骨,找到未來十年發展的發產潛力;反觀台灣,在過去幾年間,仍是以炒作房地產為主,家庭收入六成都卡在房貸上,民間消費全部停下來,百貨業今年的銷售額只有前一年的六成。 在 2000, 2005, 2008 年就該被逃汰的 DRAM LCD WiMAX 產業,在政府的補助下,仍茍延殘喘,無法將勞動力釋出,產業結構仍是停留在 1990 年代的 *高人力成本* 的製造業為主。 美國的產業轉型從 2008 年就開始了,台灣在過去五年內仍是炒房,目前台北市的房價已經跟曼哈頓島上一樣貴了,天龍國大安區信義區,價錢更是高到紐約中央公園第一排的水準;日前,台灣又開放保險業投資房地產的資金比率,再次幫房地產增加上漲的動力,有機會再漲兩年。 三年前 31 歲的我,覺得能在台灣跟台灣一起面對經濟轉型,沒想到台灣沒有轉型,反而是要再拖至少兩年才能改革,而且是要走「日本失落的二十年」模式,而非美國的模式;已經不年輕的我,還有機會再等下去嗎?想來就悲哀 .. _倉庫: http://www.bluxomewinery.com/ .. _Hardware Renaissance: http://www.paulgraham.com/hw.html .. _Jawbone Up: https://jawbone.com/up .. _Fitbit One: http://www.fitbit.com/one .. _Nike Fuel Band: http://www.nike.com/cdp/fuelband/us/en_u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