啊,我的修養還是不夠,沒想到在台灣關個銀行戶頭,都要叫經理出來,還不能解決 Orz….

我有一間自己的公司,因為要長期出國,要把公司跟公司戶關掉,打去銀行問要帶什麼文件。

結果今天去,才跟我說缺公司登記文件。

回家,下午再來,又跟我說,要關甲存要連未用完的支票都帶來。

然後我就爆氣了,要行員幫我寫一樣樣下,到底關帳號要那些文件才可以關….

然後又被台灣的金融制度上了一堂課,原來關甲存帳戶,過去未用完的支票全部都要帶來,要不然一張要罰 240元跟簽切結書。


話說我三年前,人在台灣,還透過 email & skype out 開了 Wells Fargo 的戶頭,後來要關時,也是兩封 email 就關掉了,不用負責人親自到、不用把 debit card 寄回去、不用把支票簿寄回去


我可以理解,為什麼中華民國會要求支票要還回去,因為過去台灣芭樂票盛行,而中華民國又是個 nanny state ,什麼事都要政府負責,所以連個支付工具都要上層層的鎖。

在美國,個人支票就是沒什麼保障,要保障,請去買銀行本票 cashier check 。我當年要賣車時,就是跟買主約在銀行裡面,請他當場買 cashier check 給我,我再存進戶頭,而他把車子跟車籍資料帶走,當下就結清交易。

至於為什麼要用 cashier check 還有一個原因,因為在美國支票存進戶頭,帳戶上暫時會顯示這一筆進帳,但是還是要三到五天才能結清,所以既使存進去還是可能會跳票。

而當下結清,是商業運作上很重要的,因為當下就可以把風險減到零。反而在台灣,沒有這種安全、有紀錄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運作的機制。

在台灣買車、買結婚戒指,還是要先到銀行轉帳給賣主的個人戶頭,才能領貨。非常沒保障。


最後,講到影響最大的,其實是台灣商業跟生活的雙軌制太嚴重。

我在美國只有生活七年,個人的金融交易方式,就是公司的金融交易方式,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易,都可以用經驗、常理判斷。

而在台灣,我是一個商學院畢業的學生,我自認對台灣社會運行的方式在同儕間算是不錯的了,念過會計,幫忙 “手工” 過帳過,上週才把我的公司法、商事法課本給丟掉,但是在過去幾年間,被台灣的會計及金融制度還是撞上許多的問題。

無法把生活經驗推演到商業上的運作,我想是台灣在培養商業人材上,很大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