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寫於 2017/09/29

最近才體會到,貧富差距問題,是左派創造出來的假問題,早點看穿對你的人生越有幫助 econtalk是美國的一個 podcast,主持人是個右派經濟學家,常常邀請不同的經濟學家來講一小時,某一期請到的是法國籍在美國柏克來任教的 經濟學家,談美國的貧富差距。

跟據作者的研究結果,過去 35 年來,經濟成長率的分配很不平均,跟據 勞保的資料,後 20% 收入的人,經過通澎的調整後,這 35 年來收入完 全沒有成長,反過來說,整體的成長率是 1.4% YOY ,而前面 1% 收入的 ,成長率則是 3% YOY 超過 GDP 的成長率。 然後如果算進貧戶補助,後 20% 的人,在 35 年間,收入只增加 20% (0.5% YOY) ,仍是不比前面的。 所以法國經濟學家得出美國貧富不均的答案。

但是,最近有一個更權威的研究結果出來,用不同的角度來研究貧富問題,這個研究是追縱 1987 年起,35-40歲的人,在 20 年間的所得變化,跟據研究結果,所得最低的 20% 在 20 年後,中位數的所得增加了 100% ,次20%的增加了 42%,再次 20% 的增加了 27%,所得越低的增加越多,所以美國仍是還有很多機會的。

其實這兩個研究,反應了左派跟右派的看法不同,左派只在乎結果的均等,所以,只看所得級距的變化,不去看其中有多少人脫貧又有多少人掉入貧戶。至於說為什麼貧戶所得變化跟 CPI 一樣,答案很簡單,因為這群人是不工作領社會補助的或領基本薪資的,這兩者都是跟 CPI 掛勾的,自 然沒有什麼增長。 至於右派關心的則是機會的均等、社會的流動性,所以研究的是,既使是 35 歲的中年魯蛇,還有機會翻身,研究結果是有超過一半的人都收入倍增脫貧了,所以美國沒有貧富機會差距問題。

我的結論是,社會學研究真的是先找結論後找資料,既使是伯克萊的學者

http://www.econtalk.org/gabriel-zucman-on-inequality-growth-and-distributional-national-accounts/

NEW PERSPECTIVES ON INCOME MOBILITY AND INEQUALITY https://blog.yunglinho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8/10/ntj-v66n04p893-912-new-perpectives-income-mobility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