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揭露: 作者是美國人力仲介平台領英的工程師

這兩天看到『人力仲介平台在市場上的問題』,讓我想把工作十幾年來的感想紀錄下來。

人力仲介平台的有用嗎?

工作十多年下來,我從來沒有成功的透過人力仲介平台找到過工作,不論是美國的 monster dice 或者是台灣的 104 我從來沒有在上面找到過工作,或者是透過這些管道找到過適合的人材過。

在約爾談軟體的一篇舊文 Finding Great Developers 就談到這個現像,在人力仲介平台上,似乎有很多的工作,也有很多求職者,表面上,就數字上看起來很有效,你一個工作丟上去,就有數百個人來應徵。

但詳情卻是,這數字中,有許多是不符合資格,亂槍打鳥,有工作就投,同樣所以反而造成雇主的負擔,要花時間去過濾這些履例表。只要有三百個求職者,你就可以讓平台看起來欣欣向榮。

因此,傳統人力仲介平台並不是一個好的徵才管道,勉強只能算是一個宣傳的工具,告訴外界,你有在找人以及找那些人,但並不是一個好的媒合管道。

人力仲介平台的問題

那問題出在那裡呢?人力仲介平台或者是徵才面試的問題出在於,雇主要靠一頁的履例表以及三至五小時的面談,就要決定求職者是否適合一個職位實在太困難的

如果這平台提供的,又是制式化的指標及刪選工具,將所有求職者放在同一度量衡上,讓求職者顯示不出差異化,那就更難讓人材,從茫茫人海中凸顯出來。

因此,我一直是把 104 等平台,當做是行銷工具及初級人力的仲介管道,至於中高階人材,就要透過其它的方式去找。

廣告費我還是會付,但是不會在上面找人,至於為什麼不用還是要付廣告費呢?因為一間公司若是一年三萬的廣告費都不願意付,這麼摳門的公司,進去也不會對你多好的。

人力仲介平台是否是資方的幫凶

如果說有某個平台可以壟斷整個徵才市場,那還有可能說是幫凶,但現實是,不可能有單一平台攏斷整個市場,在資本主義市場上,只要有利可圖,就會有人開創新的方式。

像是在美國,我把 monster.com 當成是第一代的平台, linkedin.com 當成是第二代的平台,除了這兩個外,目前還沒有通用的第三代平台出現,但是對工程師來說,已經有許多不同的求職方式出現。

  • Stackoverflow Career 讓顧主能透過 SO 的發文,進一步的去了解求職者的技術能力在那。
  • Top Coder Hacker Rank 讓求職者透過競賽的方式,來表現自己的能力在那。
  • 面試的過程非常累人,對已經在工作的人來說,要請假面試了不起面試兩三間而已。 Hired.com 讓雇主先對人材競標,等薪資福利等都先談好後,才開始面試,省去雙方一些時間。 (例如:已經通過 Google 的面試,請問鴻海要出多少價錢搶人)

第三代平台的特徵

這些不同於第一代跟第二代的平台的特徵是,讓徵才求職不再是要在數小時內就決定,讓求職者能有一個管道,去累積自己的數據紀錄,讓徵才者能透過更多的數據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合用。

用例子來解釋,對同一個資深工程師來說,在三個不同平台上承現出來的是

  • 第一代:(文字履例)有七年的 Java 程式開發經驗
  • 第二代:(文字履例)使用 Java 幫某大電信商,開發了跨手機的首頁。(同事A按讚)
  • 第三代:(程式碼)實際開發了某個 Android 的小軟體。

至於第三代的平台好用嗎?對我來說是不好用,因為要先投注大量的心力在這些平台上累積數據,才能夠讓自己脫穎而出,對個時間不夠用的我來說,寧願到社群講兩場活動,還比較有用。

結語

我不認為「人力仲介平台造成台灣低薪」,造成低薪的原因是人力資源衡量的指標錯誤,然後各公司人力資源部門主管往往是兼任,由對業界了解不深的行政人員來擔任,所以才會讓單一的平台,幾近獨霸了求職管道。

既有的人力仲介平台,只是台灣社會活力低落下的受益者不是加害者;如果要改善低新的現況,當務之急,是增加「各領域專用的平台」,工程師有工程師專用的平台、模特兒有模特兒專用的平台、工業設計有工業設計專用的平台,各個平台有不同的刪選方式讓人材能夠跳脫出來,才能夠把薪資拉高。